史記
   史記正義論例謚法解      張守節

論史例

古者帝王,右史記言,左史記事。言為尚書,事為春秋。太史公兼之,故名曰史記。并採六家雜說,以成一史。備論君臣父子夫妻長幼之序,天地山川國邑名號,殊俗物類之品也。太史公作史記,起黃帝、高陽、高辛、唐堯、虞舜、夏、殷、周、秦,訖于漢武帝天漢四年。合二千四百一十三年,作本紀十二,象歲十二月也。作表十,象天之剛柔十日,以記封建世代終始也。作書八,象一歲八節,以記天地日月山川禮樂也。作世家三十,象一月三十日,三十輻共一轂,以記世祿之家,輔弼股肱之臣忠孝得失也。作列傳七十,象一行七十二日,言七十者舉全數也。餘二日象閏餘也。以記王侯將相英賢,略立功名於天下可序列也。合百三十篇,象一歲十二月及閏餘也。而太史公作此五品。廢一不可,以統理天地,勸獎箴誡為後之楷模也。

論注例

史記文與古文尚書同者,則取孔安國注。若與伏生尚書同者,則用鄭玄、王肅、馬融所釋。與三傳同者,取杜元凱、服虔、何休、賈逵、范寗等注。與三禮、論語、孝經同者,則取鄭玄、馬融、王肅之注。與韓詩同者,則取毛傳、鄭箋等釋。與周易同者,則依王氏之注。與諸子諸史雜書及先儒解釋善者,而裴駰並引為注。又徐中散作音訓,校集諸本異同,或義理可通者,稱一本云,又一本云。自是別記異文,裴氏亦引之為注。

論字例

史、漢文字,相承已久,若悅字作說,閑字作間,智字作知,汝字作女,早字作蚤,後字作后,旣字作溉,勑字作飭,制字作剬,此之般流,緣古少字,通共有之。史、漢本有此古字者,乃為好本。程邈變篆為隸,楷則有常。後代作文,隨時改易。衞宏官書數體,呂忱或字多奇,鍾、王等家,以能為法,致令楷文改變,非復一端。咸著秘書,傳之歷代。又字體乖日久,其黼黻之字法從黹。丁履反。今之史本則有從耑。音端。秦本紀云,天子賜孝公𦓞𦓗。鄒誕生音甫弗。而鄒氏之前,史本已從耑矣。如此之類,並即依行,不可更改。若黿鼉從龜,辭從舌,覺學從與,泰恭從小,匱匠從走,巢薻從果,耕籍從禾,席下為帶,美下為火,裒下為衣,極下為點,析旁著片,惡上安西,餐側出頭,離邊作禹。此之等類,例直是訛字。寵勑勇反。字為鍚,音陽以支章移反。代文,問分反,將旡混無,若茲之流,便成兩失。

論音例

史文與傳諸書同者,劉氏並依舊本為音。至如太史公改五帝本紀,便章百姓,便程東作,便程南譌,便程西成,便在伏物,咸依見字讀之。太史變尚書文者,義理物美。或訓意改其古澀,何煩如劉氏依尚書舊音。斯例蓋多,不可具錄。著在正義,隨文音之。君子宜詳其理,庶明太史公之達學也。然則先儒音字,比方為音。至魏秘書孫炎,始作反音,又未甚切。今並依孫反音,以傳後學。鄭康成云其始書之也,倉卒無字,或以音類,比方假借為之,趣於近而已。受之者非一邦之人,其鄉同言異,字同音異,於茲遂生輕重訛謬矣。然方言差別,固自不同。河北江南,冣為鉅異。或失在浮清,或滯於重濁。今之取捨,冀除茲弊。夫質有精麤,謂之好惡。並如字。心有愛憎,稱為好惡。並去聲。當體則名譽。音預。情乖則曰毀譽。音餘。自壞乎怪反。壞徹。上音怪。自斷,徒緩反。自去離也。刀斷,端管反。以刀割令相去也。耶,也奢反。未審之辭也。也,亦且反。助句之語也。復,音伏,又扶富反。重也。過,古卧反。越度也。核買反。自散也。間,紀莧反。隟也。許又反。畜,許六反。養也。蘇前反。屑然反。羽求反。侯,胡溝反。治持,並音直之反。止而反。脂砥柢,並音旨夷反。惟維遺唯,並音以位反。怡貽頤詒,並音與之反。夷寅彝姨並音以脂反。私,息脂反。綏雖睢荾,並音息遺反。偲司伺絲,並音巨支反。巵枝祇肢,並音章移反。祇歧,並音巨支反。其期旗棊踑,並音渠之反。祈頎旂幾畿,並音渠希反。僖熙嬉嘻,並音許其反。希晞睎稀,並音虛幾反。霏妃菲騑,並音芳非反。飛非扉,並音匪肥反。尸屍蓍,並音式脂反。詩,書之反。巾,居人反。斤䈥,舉欣反。篇偏,並音芳連反。穿,詳連反。里李裏,並音良止反。至贄,並脂利反。志,之吏反。利涖,並力至反。吏,力置反。寺嗣飼,並辭吏反。字牸,並俟置反。自,疾二反。置致躓鷙,並陟利反。器,去冀反。氣,去旣反。亟,去吏反。冀穊几利反。旣,居未反。覆,敷救反。又敷福反。副,敷救反。富鍑,並府副反。若斯清濁實亦難分。博學碩材,乃有甄異。此例極廣,不可具言。庶後學士幸留意焉。

音字例

文或相似,音或有異。一字單錄,乃恐致疑。兩字連文,檢尋稍易。若音上字,言上別之。所音下字,乃復書下。有長句在文中,須音則題其字。

發字例

古書字少,假借蓋多。字或數音,觀義點發。皆依平上去入。若發平聲,每從寅起。又一字三四音者,同聲異喚,一處共發。恐難辯別。故略舉四十二字,如字初音者,皆為正字,不須點發。畜許六反,養也。又許救反,六畜也。又他六反,聚也。訟容反,隨也。又縱容反,南北長也。又但容反。又子勇反,相勸也。又從用反,侍從也。又足用反,恣也。色具反,曆數述數也。又色五反,次第也。又色角反,頻也。逐戀反,書傳也。又逐全反,相付也。又張戀反,驛也。子律反,卒終也。又蒼忽反,急也。尊忽反,兵人也。字體各別,不辨,故發之也。君也。徵也。又頻亦反,罪也,開也。疋亦反,邪也。又疋豉反,諭也。又音避,隱也。又普覓反,辟歷也。書移反,張也。又式豉反,與也。又羊豉反,延也。紀閑反,隟也。又紀莧反,間也。又莧間反,靜也。蛇夜反,射也。又成亦反,音石。胡馬反,禹號也。又胡嫁反,春夏也。又格雅反,陽夏縣也。符富反,重也。又音伏也。又音福,徐役之也。直拱反,尊也。直龍反,疊也。又直用反,累也。聖石反,寬也,之也。又丁歷反,大也。又張革反,責也。又音敵,當也。音祀,水在成臯。又音凡,邑名,在襄城。又孚劔反,為水,在定陶,高帝即位處也。又音夷,楚人呼土為汜橋。樂,音岳,謂音樂也。又音洛,歡也。又音五教反,好也,情願也。覆,敷富反,蓋也。又敷福反,再也。曲用反,疑也。又丘拱反,懼也。烏各反,麤也。又烏路反,憎也。又音烏,謂於何也。端管反,有物割截也。又段緩反,自相分也。又端亂反,斷疑事也。佳買反,除結縛也。又核買反,散也。又佳債反,怠墮也。又核詐反,縫解。音機,庶幾也。又音祈,近也。又音記,亦冀望字也。又音紀,錄也。光卧反,度也,罪過也。又音戈,經過也,度前也。所律反,平例也,率伏也。又音類也。又音刷。徐廣云:率即歛也。又音色類反,將帥也。丘勿反,曲也。又君勿反,姓也。又羣勿反,盡也,強也。時讓反,位也,元在物之上。又時掌反,自下而上。于方反,人主也。又于放反,霸王也,又盛也。直良反,久也。又張丈反,長上也。才昔反,名籍也,又薦藉也。又租夜反,即借也。勃回反,補也。又蒲內反,板也。音升,又式證反。乃丹反,艱也。乃旦反,危也。使所里反。又所吏反。息羊反。又息匠反。針甚反。又針禁反。又直今反。又沈禁反,厭沒也。入今反。又入禁反。音官。又古玩反。又古患反,斂之也。曹早反。七到反,至也。七低反。切帝反。非味反,用也。又音祕,邑也。扶味反,姓也。

謚法解

惟周公旦、太公望,開嗣王業,建功于牧野,終將葬乃制謚,遂叙謚法。謚者行之迹,號者功之表。古者有大功,則賜之善,號以為稱也。車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於己,名生於人。名,謂號謚。

民無能名,神不名一善
一德不懈,簡一不委曲
靖民則法,皇靖安
平易不訾,簡不信訾毀
德象天地,帝同於天帝
尊賢貴義,恭尊事賢人寵貴義士
仁義所往,王民往歸之
敬事供上,恭供奉也
立志及衆,公志無私也
尊賢敬讓,恭敬有德讓有功
執應八方,侯所執行八方應之
旣過能改,恭言自知
賞慶刑威,君能行四者
執事堅固,恭守正不移
從之成羣,君民從之
愛民長弟,恭順長接弟
揚善賦簡,聖所稱得人所善得實所賦得簡
執禮御賔,恭迎待賔也
敬賔厚禮,聖厚於禮
芘親之闕,恭脩德以益之
照臨四方,明以明照之
尊賢讓善,恭不專己善推於人
譖訴不行,明逆知之故不行
威儀悉備,欽威則可畏儀則可象
經緯天地,文成其道
大慮靜民,定思樹惠
道德博聞,文無不知
純行不爽,定行一不傷
學勤好問,文不恥下問
安民大慮,定以慮安民
慈惠愛民,文惠以成政
安民法古,定不失舊意
愍民惠禮,文惠而有禮
辟地有德,襄取之以義
賜民爵位,文與同升
甲冑有勞,襄亟征伐
綏柔士民,德安民以居安士以事
小心畏忌,僖思所當忌
剛彊直理,武剛無欲強不屈懷忠恕正曲直
質淵受諫,釐深故能愛
諫爭不威,德不以威拒諫
有罰而還,釐知難而退
威彊敵德,武與有德者敵
溫柔賢善,懿性純淑
克定禍亂,武以兵往故能定
心能制義,度制事得宜
刑民克服,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聦明叡哲,獻有通知之聦
夸志多窮,武大志行兵多所窮極
知質有聖,獻有所通而無蔽
安民立政,成政以安定
五宗安之,孝五世之宗
淵源流通,康性無忌
慈惠愛親,孝周愛族親
溫柔好樂,康好豐年勤民事
秉德不回,孝順於德而不違
安樂撫民,康無四方之虞
協時肇厚,孝協合肇始
合民安樂,康富而教之
執心克莊,齊能自嚴
布德執義,穆故穆穆
資輔就共,齊資輔佐而共成
中情見貌,穆性公露
甄心動懼,頃甄精
容儀恭美,昭有儀可象行恭可美
敏以敬慎,頃疾於所慎敬
昭德有勞,昭能勞謙
柔德安衆,靖成衆使安
聖聞周達,昭聖聖通合
恭己鮮言,靖恭己正身少言而中
治而無眚,平無災罪也
寬樂令終,靖性寬樂義以善自終
執事有制,平不任意
威德剛武,圉禦亂患
布剛治紀,平施之政事
彌年壽考,胡久也
由義而濟,景用義而成
保民耆艾,胡六十曰耆七十曰艾
耆意大慮,景耆強也
布義行剛,景以剛行義
追補前過,剛勸善以補過
清白守節,貞行清白執志固
猛以剛果,威猛則少寬果敢行
大慮克就,貞能大慮非正而何
猛以彊果,威強甚於剛
不隱無屈,貞恒然無私
彊義執正,威問正言無邪
辟土服逺,桓以武正定
治典不殺,祁秉常不衰
克敬動民,桓敬以使之
大慮行節,孝言成其節
辟土兼國,桓兼人故啟土
治民克盡,使克盡無恩惠
能思辯衆,元別之使各有次
好和不爭,安生而少斷
行義說民,元民說其義
道德純一,思道大而德一
始建國都,元非善之長可以始之
大省兆民,思大親民而不殺
主義行德,元以義為主行德故
外內思索,思言求善
聖善周聞,宣聞謂所聞善事也
追悔前過,思思而能改
兵甲亟作,莊以數征為嚴
行見中外,愨表裏
叡圉克報,莊通邊圉使能服
狀古述今,譽立言之稱
勝敵志強,莊不撓故勝
昭功寧民,商明有功者
死於原野,莊非嚴何以死難
克殺秉政,夷秉政不任賢
屢征殺伐,莊以嚴釐之
安心好靜,夷不爽政
武而不遂,莊武功不成
執義揚善,德稱人之善
柔質慈民,惠知其性
慈仁短折,懷短未六十折未三十
愛民好與,惠與謂施
述義不克,丁不能成義
夙夜警戒,敬敬身急戒
有功安民,烈以武立功
秉德尊業,烈
合善典法,敬非敬何以善之
剛克為伐,翼伐功也
剛德克就,肅成其敬使為終
思慮深逺,翼小心翼翼
執心決斷,肅言嚴果
外內貞復,白正而復終始一
不生其國,聲生於外家
不勤成名,靈任本性不見賢惠齊
未家短折,傷未家未娶
死而志成,靈志事不𠫤命
愛民好治,戴好民治
死見神能,靈有鬼不為厲
典禮不愆,戴無過
亂而不損,靈不能以治損亂
短折不成,殤有知而夭殤
好祭鬼怪,靈瀆鬼神不致逺
隱拂不成,隱不以隱括改其性
極知鬼神,靈其智能聦徹
不顯尸國,隱以間主國
見美堅長,隱美過其令
殺戮無辜,厲
官人應實,知能官人
愎佷遂過,刺去諫曰愎反是曰佷
肆行勞祀,悼放心勞於淫祀言不脩德
不思忘愛,刺忘其愛己者
年中早夭,悼年不稱志
蚤孤短折,哀早未知人事
恐懼從處,悼從處言險圮
恭仁短折,哀體恭質仁功未施
凶年無穀,荒不務耕稼
好變動民,躁數移徙
外內從亂,荒家不治官不治
不悔前過,戾知而不改
好樂怠政,荒淫於聲樂怠於政事
怙威肆行,醜肆意行威
在國遭憂,愍仍多大喪
壅遏不通,幽弱損不凌
在國逢囏,愍兵冦之事
蚤孤鋪位,幽鋪位即位而卒
禍亂方作,愍國無政動長亂
動祭亂常,幽易神之班
使民悲傷,愍苛政賊害
柔質愛諫,慧以虛受人
貞以大度,匡心正而用察少
名實不爽,質不傷言相應
德正應和,莫正其德應其和
溫良好樂,良言其人可好可樂
施勤無私,類無私唯義所在
慈和徧服,順能使人皆服其慈和
思慮果逺,明自任多近於專
博聞多能,憲雖多能不至於大道
嗇於賜與,愛言貪恡
滿志多窮,惑自足者必不惑
危身奉上,忠險不辭難
思慮不爽,厚不差所思而得
克威捷行,魏有威而敏行
好內逺禮,煬朋淫於家不奉禮
克威惠禮,魏雖威不逆禮
去禮逺衆,煬不率禮不親長
教誨不倦,長以道教之
內外賔服,正言以正服之
肇敏行成,直始疾行成言不深
彰義揜過,堅明義以蓋前過
疏逺繼位,紹非其弟過得之
華言無實,夸恢誕
好廉自克,節自勝其清欲
逆天虐民,抗背尊大而逆之
好更改舊,易變故改常
名與實爽,繆言名美而實傷
愛民在刑,克道之以政齊之以法
擇善而從,比比方善而從之
除殘去虐,湯

隱,哀也。景,武也。施德為文。除惡為武。辟地為襄。服逺為桓。剛克為僖。施而不成為宣。惠無內德為平。亂而不損為靈。由義而濟為景。餘皆象也。以其所為謚,象其事行。和,會也。勤,勞也。尊,脩也。爽,傷也。肇,始也。怙,恃也。享,祀也。胡,大也。秉,順也。就,會也。錫,與也。典,常也。肆,放也。康,虛也。叡,聖也。惠,愛也。綏,安也。堅,長也。耆,彊也。考,成也。周,至也。懷,思也。武,法也。布,施也。敏,疾也,速也。

載事彌文,以前周書謚法,周代君王,並取作謚,故全寫一篇,以傳後學。

漢書地理志云,本秦京師為內史。顏師古云:京師,天子所居畿內也。秦并天下,改立郡縣,而京畿所統,物特號內史,言其在內,以別於諸郡守也。百官表云:內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師。景帝二年,分置左內史右內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左內史名馮翊,主爵中尉。秦官,掌列侯,景帝六年,更名都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右扶風。治內史右地與左馮翊、京兆尹,是為三輔也。

秦地。於天官,東井、輿鬼之分壄。其界自弘農故關以西。京兆、扶風、馮翊、北地、上郡、西河、安定、天水、隴西。南有巴、蜀、廣漢、犍為、武都。西有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又西南有䍧牱、越巂、益州。

魏地。觜、觿、參之分壄。其界自高陵以東。盡河東、河內。南有陳留及汝南之召陵、㶏彊、新汲、西華、長平、潁川之舞陽、郾陵、河南之開封、中牟、陽武、酸棗、卷。卷,去權反。

周地。栁、七星、張之分壄。今之河南、洛陽、榖城、平陰、偃師、鞏、緱氏。

韓地。角、亢、氐之分壄。韓分晉得南陽郡及潁川之父城、定陵、襄城、潁陽、潁陰、長社、陽翟、郟。東接汝南、西接弘農,得新安、宜陽、鄭,今河南之新鄭,及成臯、滎陽,潁川之崇高、城陽。

趙地。昂、畢之分壄。趙分晉得趙國,北有信都、真定、常山,又得涿郡之高陽、莫州鄉。東有廣平、鉅鹿、清河、河間。又得渤海郡之東平、舒、中邑、文安、東州、成平,章武河以北也。南至浮水、繁陽、內黃、斥丘。西有太原、定襄、雲中、五原、上黨。

燕地。尾、箕之分壄,召公封於燕,後三十六世,與六國俱稱王。東有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西有上谷、代郡、鴈門。南有涿郡之易、容城、范陽。北有新成、故安、涿縣、良鄉、新昌。及渤海之安次。樂浪、玄菟,亦宜屬焉。

齊地。虛、危之分壄。東有葘川、東萊、瑯耶、高密、膠東。南有泰山、城陽。北有千乘、清河以南、渤海之高樂、高城、重合、陽信。西有濟南、平原。

魯地。奎、婁之分壄。東至東每。南有泗水至淮。得臨淮之下相、睢陵、僮、取慮。

宋地。房、心之分壄。今之沛、梁、楚、山陽、濟陰、東平及東郡之須昌、壽張,今之睢陽。

衞地。營室、東壁之分壄。今之東郡、及魏郡之黎陽、河內之野王、朝歌。

楚地。翼、軫之分壄。今之南郡、江夏、零陵、桂陽、武陵、長沙、及漢中、汝南郡。後陳、魯屬焉。

吳地。斗、牛之分壄。今之會稽、九江、丹陽、豫章、盧江、廣陵、六安、臨淮郡。

粵地。牽年、婺女之分壄。今蒼梧、鬱林、合浦、交阯、九真、南海、日南。

以前是戰國時諸國界域,及相侵伐,犬牙深入,然亦不能委細,故略記之,用知大略。